地址:武漢市長江日報路77號投資大廈
編者按:依托“鏈信用”,打造千億級金融港;農業援助,閃耀“湖北智慧”;國際協作帶動創新,讓企業獲得巨大動力;推動國際合作,需要更多中國聲音。10月20日,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專場、中莫農業技術研討會創新創業服務研討、中外媒體與智庫高端論壇等四大專場活動,描繪出國際產能合作的新空間。
10月20日,中部國際產能大會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專場,吸引了眾多金融、貿易界人士的關注。
航運金融港建設過程中,如何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這一話題激起了現場嘉賓的共鳴。
千億級金融港呼之欲出
在航運港口,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于此。供應商把上游產品發給生產商,生產商把商品發給銷售商,一條貨物、資金的鏈條清晰可見,供應鏈金融、航運金融應運而生。
航運金融是金融機構以港口、物流園區為載體,圍繞核心企業,沿著制造商、供應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開展的融資、保險、結算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
最常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就是供應商憑借著客戶欠的貨款,就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取應收賬款融資。
武漢金融控股集團總經理梅林介紹,該集團依托武漢新港華中貿易服務區項目和國家糧食現代物流基地項目,在陽邏打造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引導金融資源聚集,為長江航運上下游產業鏈提供全方面綜合性金融服務。
梅林透露,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力爭五年內,形成數十家要素交易市場和近百家各類金融機構聚集的金融生態鏈,形成金融服務及融資規模超千億元的國內一流航運金融中心,打造多層次融資市場體系。
未來,武漢新港將擁有功能體系完備的長江航運金融服務綜合體,集航運金融服務中心、要素交易中心、資金結算中心、金融科技創新示范中心為一體。
“供應鏈金融”炙手可熱
10月17日,商務部、人民銀行等部委在上海召開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推動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供應鏈體系,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在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專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闡述了供應鏈金融的特性。他指出,金融的核心是信用中介,供應鏈金融也離不開信用的基礎。
傳統金融模式下,信用主要包括企業信用、政府信用、個人信用。而供應鏈金融,則是依托于“鏈信用”,“鏈信用”不是憑空而產生的,它是通過產業鏈將企業信用串聯起來,是多種傳統主體信用的整合。
供應鏈金融目前熱度空前,銀行、大企業等機構紛紛進入這一領域。
之所以如此,馬賤陽認為,供應鏈金融的火熱,一方面是相關政策的推動。另一方面,互聯網、大數據、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力支撐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此外,他認為,在目前宏觀經濟下行的周期中,企業信用已經發揮到極致,難以繼續擴大融資空間,供應鏈金融的出現則拓展了社會融資空間。
“鏈信用”更須防風險
“在中國談供應鏈,最火的就是供應鏈金融。這是由需求決定的,因為中國企業負債率比較高。”中外運長航集團高級研究員肖星說。
以供應鏈金融為核心,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的金融服務如何防控風險?“凡是金融都是有風險的,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更高。”論壇現場,馬賤陽對供應鏈金融提出了冷思考。
他指出,“鏈信用”是動態的,在債權債務關系中形成的應收賬款,以及對應的資金給付、現金流大小、背后的真實償付能力,相比較于傳統模式下的抵押擔保品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對風險掌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防范金融風險?
馬賤陽稱,供應鏈金融加大了對信用的擴張程度,這一過程中須防范鏈金融的泛濫,不能脫離供應鏈中企業的主體信用。對金融服務機構而言,一定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不能造成資金空轉。(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