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武漢市長江日報路77號投資大廈
(長江日報8月13日報道)
“項目現場有了醫生,我們就像吃了‘定心丸’,高溫天氣里也不怕。”連日來,先去“工地醫院”測量血壓和體溫,再投入戶外工作,成為武漢金控集團陽邏糧食物流應急保障基地施工人員的“熱身準備”。
長江日報記者8月13日在該基地“工地醫院”里看到,診療區面積近30平方米,有兩個床位,飲水機、空調等一應俱全,不僅儲備了治療中暑、腹瀉、發熱等夏季常見病的藥品,還有緩解電焊火花灼傷的滴眼液、應對皮膚割破劃傷及肌肉拉傷扭傷的藥品等。兩名醫生輪班坐診,為該基地5個項目1500余名施工人員提供服務。
“早上好,身體有沒有不舒服?”8月13日一大早,項目部安全員廖曉光走進“工地醫院”,醫生陳曉彬一邊和他聊家常,一邊拿起血壓計給他測量血壓。
“有了‘工地醫院’,真的是既方便又安心。”廖曉光說,上周,一名38歲的鋼筋工在平臺上嘔吐,還想“再撐一會兒”。“我們趕緊把他扶進‘工地醫院’。經醫生檢查,他得了先兆中暑,及時用藥后20分鐘就緩解了。”廖曉光向記者展示手機群消息,一條全員通知定期推送——“不舒服,別硬撐,醫生就在我們身邊!”
記者注意到,項目現場嚴格遵守高溫天氣作業規范,上午10時到下午4時是戶外施工人員的休息時間。這個時段,醫生十分忙碌。“這里不同于衛生院坐診,更注重炎熱天氣中暑的預防預警。”陳曉彬說,除了日常診療服務,他每天還會抽空去看一下食堂衛生狀況,防范食物變質風險。
據介紹,“工地醫院”由金控華糧(湖北)糧食物流有限公司和新七建設集團聯手兩天內建成,8月1日投入使用。
武漢金控集團陽邏糧食物流應急保障基地項目是市級重點項目。圍繞打造中西部糧食應急保障基地和物流大通道的戰略定位,該基地預計今年底之前建成,將依托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形成集貿易、交易、轉運、倉儲、配送于一體的糧食物流產業供應鏈,實現糧食物流樞紐化、集約化發展,為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作出貢獻。